血糖仪、制氧机、拔罐器等家庭常用的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就会伤害身体。2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2014年度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年度报告。长江商报记者发现,13%的不良反应事件都发生在家中。医生提醒,家庭医疗器械也有风险,应时常校准更新,并根据说明书的指导进行。
近一成不良反应是患者自己操作引起
在有源医疗器械方面,不良反应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病人监护仪、输液泵和注射泵、电子血压计、心电图机和呼吸机,占报告总数的4.5%。其中,家庭常用的电子血压“挤进”前三名,令人意外。
“起不良反应,市民第一反应是产品有问题。”武汉市食药监局器械科相关负责人说,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是指获准注册或已备案、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按照“可疑即报”原则收集报告,只要有可疑,就必须得上报。
该负责人说,拿上榜的电子血压计来说,很多市民不知道,它在测量时稳定性不如水银血压计,且存在橡皮气囊漏气、电池电量不够等问题,测量不准引发服药量变化,导致身体的伤害。“即使是合格的产品,市民在使用时每年都要对产品进行校验或者更新。”
家庭生活中,除血压计,还包括血糖仪、制氧机、拔罐器等操作便捷的家庭医疗器械。报告中指出,不良反应报告中8.8%由于患者自己操作引起,13%的不良反应事件都发生在家中,安全性引发关注。
佩戴隐形眼镜不要超过8小时
长江商报记者在无源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的排行中看到,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宫内节育器、角膜接触镜、静脉留置针等占据前5名。也就是说,年轻人常佩戴的隐形眼镜或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出现的问题偏多。
隐形眼镜是直接附着于眼角膜表面的光学镜片。因风险高,被国家纳入三类医疗器械重点严管。但长江商报记者走访发现,不少网店仍在销售隐形眼镜,甚至“三无”美瞳岔着卖。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中,该项的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红肿、疼痛、畏光、流泪、刺痛感、异物感、视物模糊、结膜炎等。分析其原因,多数是“选择不当”和“不正确使用”,即“配戴劣质、不达标、不合适的隐形眼镜,的确可能给眼睛带来各种伤害。”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